- 法治建设研究中心
张荆教授对近期网络凸显的校园霸凌问题答网友问
编者的话:邯郸3名初二学生杀死同学王子耀埋尸案起始于校园霸凌。因此校园霸凌再次引起的网上的热议。近日来,张荆教授也就校园霸凌的现状、特征、原因、后果,如何防控等接受了大量的网友询问,特将回答的部分内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顾问张荆近照
网友:3月10日邯郸3名初二学生杀死同学王子耀埋尸案震惊全国,加害者年龄之小、手段之残忍,冷血的令人发指,因案件起始于长期的校园霸凌无人过问,导致霸凌者胆大妄为下此杀手。所以,校园霸凌再次引起的网上的热议。我国是不是校园霸凌很厉害?
张荆:校园霸凌不是中国所独有的,是一个国际性问题。根据联合国2017年的报告,世界有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校园霸凌,约占总数的1/3。我国校园霸凌的现状缺少全国性统计,从华中师大2019-2020年对六省130余所中小学1万余名学生问卷调查看,校园霸凌的发生率为32.4%,处于全球平均线。
网友:导致目前校园霸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张荆:目前还缺少全国性的权威调查数据,我只能根据自己的研究和部分省市的数据谈点儿自己的看法。从校园霸凌的年龄特征看,多发生10-16岁(小学五年级至高二)的未成年群体中,初一后半学期和初二年级达到高峰,然后平稳下降。一般来说:刚上初一面对新的环境,学业需要与小学磨合,课程并不紧张,学生对中学环境有新鲜感,自我约束力较强。初一后半学期,知识教授速度加快,学习成绩拉开,学业失败者显露。
另外,未成年人全面进入青春期,生理发生明显变化,心理进入断乳期,正是同辈群体的聚集期,也是抗拒父母与教师等权威的时期,学界称为“青春逆反期”。若没有较剧烈的体育运动,没有球队活动,没有团体竞技项目等,能量满满的少年就会有很多无聊的时间,闹事的时间会增多,霸凌行为会增多,少年加入帮派也会增加。社会和学校需要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和体育运动,不能课间都把他们圈在教室,下学就让家长接走,回家上网打游戏,必须让他们的能量有所释放。
网友:从网络视频上看,霸凌者都很盛气凌人,下手很重。
张荆:是的,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霸凌者大多有膨胀但脆弱的自我,有强烈的支配欲,比较容易发怒,常会错误的认为他人的行为带有敌意,为维持自我意象的焦虑而去霸凌他人。脑科学的实验研究也发现,让霸凌者观看伤害他人的影片,其脑部与奖赏关联的区域变得活跃,推测他们喜欢在霸凌中获得快感。
霸凌者的家庭环境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发现霸凌者的家庭一般充满冲突、功能性缺损和不良教养,有调查显示1/3左右的霸凌孩子的家庭存在家暴,家暴似乎具有传导性。再有就是父母过度溺爱,家庭教育方法有问题。所以孩子在学校的霸凌行为不能只找学校的原因,要了解其背后的家庭环境,对霸凌孩子的家访是必要的,对有家暴的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了解其家庭原因可以有针对性的抑制校园霸凌行为。这次邯郸3名初二学生残忍杀害王子耀埋尸案件,犯罪嫌疑少年都是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与父母的亲情互动,很少感受被爱,也不会爱别人,三人爱玩暴力电子游戏,崇尚暴力,漠视别人的生命,人格冷漠,是一群无法完全社会化的人,恶魔不是天生的,是培养出来的。少年恶魔残忍杀害同学,必须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我们的成长社会也需要反思!
网友:有人说霸凌是有原因的,是被霸凌者嘴欠,自找的等等。
张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他们是霸凌的被害者,应得到社会的同情、救助和心理抚慰。学界对于被霸凌者的特征也有研究,主要发现为三点:一是,父母离异或再婚家庭的子女容易成为被霸凌者。二是,弱势地位者也容易受到霸凌。比如:残疾、体态肥胖或过于瘦弱的学生,还有就是父母学历越低、家庭经济条件越差的,其子女受到霸凌的比率高。三是,母亲的教育方式过度保护与被霸凌者具有相关性。上述这三类孩子应得到学校老师及社会的特别关注和保护。
网友:怎么能够及时制止校园霸凌行为呢?
此外还有许多改善环境、抑制霸凌的方法可供参考;第一,可以在新学期的第一周组织全校反歧视、反霸凌具有仪式感的活动(如:粉红丝带活动等),现在不少霸凌者把霸凌的视频挂到网上炫耀,说明他们的认知和是非观有很严重的问题,需要营造一个反霸凌的社会氛围,改变其错误认知。第二,通过举行灵活的戏剧方式让学生彼此在互动中得到抵制霸凌的感悟。第三,将恢复性司法的圆桌会议引入到对霸凌事件的解决,通过霸凌者的忏悔和被霸凌者宽恕,修复被破坏的人际关系,抑制报复、仇恨、恐惧的蔓延。
学校是反霸凌的重要场所,必须加大对学生的爱和敬重生命的教育。社会应减少暴力影视和电子游戏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国家可以考虑对反校园霸凌进行专项立法,明确霸凌行为的违法性。对于霸凌导致未成年人死亡和重伤残的行为必须依法追究霸凌者刑事责任。